今年的“双11”与往年不同,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将预售期提前,购物狂欢提前了,快递行业也提前进入业务高峰。很多人惊讶于快递的配送速度,甚至“凌晨付完尾款,下午快递就到了”。为什么快递业能经受住这场大考?新冠肺炎疫情后,快递业发生了哪些变化?
“双11”大考 快递行业加速洗牌
“双11”买买买之后,许多“尾款人”在社交媒体上笑言,“快递小哥是不是就在门口等着我付款,怕我后悔?”“快递都比外卖快了?”“今天的卖家都是邻居吧”……
快递的速度让人们感叹“超乎想象”。
这要归功于今年对预售加前置仓配送模式的优化和迭代:消费者付完预售定金,货品便已经提前到达就近仓“待命”;尾款付完后,货品直接从就近仓进行配送,所以会有令人惊讶的时效和配送速度。
下单后个把小时就收到货的“奇迹”,背后依靠的是线上购物车、订单到线下仓库、车辆、快递员各项数据的打通,数据的互联互通是搭建现代化网络的基础,网络中各个节点信息首先要连接起来。他发现,“现阶段大电商信息的互联互通走在了前面,但小微商家、传统企业与快递网络的连接还有大量工作要做”。
技术性创新可能给今年“双11”带来一个转折点,“快递公司不用扩张运力就能达成业务目标,这也引导他们从快速增长向平稳运营的趋势发展”。
近几年,不断增长的中国消费市场让快递行业得到迅猛发展,在快递公司大量“招兵买马”的同时,也导致了运力过剩和盲目扩张。如果没有持续性消费的增长,在“双11”和年底的旺季之后,往往会出现运力过剩。
今年,随着购物周期拉长,预售加前置仓模式的优化,也向整个快递行业释放了全新的信号:充分利用现有资源,不再盲目扩张。今年“双11”期间,整个快递行业“满血复活”。
国家邮政局近日在官网发布的2020年10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显示,1-10月快递业务量预计将超641亿件,超2019年全年业务量,快递业务量连续7个月同比增量超15亿件。我国快递市场在发展规模、服务质量和发展趋势方面提升明显,发展能力稳中有进。尤其在10月,快递业务量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大平台提前抢跑“双11”旺季。
目前快递行业还处于“洗牌期”。有数据显示,目前我国快递法人企业达两万家,其中包括7家上市公司,从业人数约400万人。面对庞大的中国消费市场,快递行业的“新兵”依旧在陆续入局。
“到今年年底,可能会有很多经营不好的快递公司区域性营业网点、甚至公司总部选择退出”。他进一步解释,快递公司之间的“价格战”导致了这种“恶性竞争”的持续,“谁先熬不住,谁就会选择退出,或者就是在价格上选择回头”。
“快递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,降价后很难进行价格回涨:一方面甲方不允许涨价;另一方面消费者已形成消费的心理预期,很难去改变。“洗牌期”会把竞争实力弱的队伍淘汰出局,剩下的资本实力和运营健康程度好的企业将被筛选出来。
融入产业升级 快递业发力新基建
虽然今年“双11”让快递行业受到赞誉,但是仍然会有“爆仓”情况出现,这是大型网络促销之后的行业之痛。
“快递行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问题凸显,技术对接、运营效能、运力协同、城乡差异等均成为障碍。进行信息化“新基建”迫在眉睫,2010年开始,开始进入快递物流信息化领域。